(专业代码:0775)
一、学科专业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两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专业代码:07750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7750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共有10个:EDA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语音图象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无线网络、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藏文智能信息处理、藏语自然语言处理、藏语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图像处理与可视化。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品德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有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适应性较强的政务、金融、企事业、科研、教育等部门所需要的掌握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能力,从事计算机科学的应用研究、设计、管理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政治素质
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政治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观。养成勤奋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品德修养,遵纪守法,为人友善,人格健全,心身健康的人才,为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身体素质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旺盛的精力,较强的敬业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健身强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的要求。
(三)业务素质
1、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研究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的能力。
2、基本达到相关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水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初步的工作和生活的外语会话能力,能应用外语阅读国内外相关的科技书籍、资料和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时英语通过国家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不能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五年。
研究生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按《青海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延期毕业的管理办法》执行。
四、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共有9个:EDA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语音图象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无线网络、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藏文智能信息处理、藏语自然语言处理、藏语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
EDA与计算机仿真技术
EDA与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现代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现代物理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采用高级语言描述,具有系统级仿真和综合能力。EDA与计算机仿真技术采用并行工程和“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从一开始就要考虑产品生成周期的诸多方面:包括质量、成本、开发时间及用户的需求等等。然后从系统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在系统一级进行验证,最后再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的门级逻辑电路网表,其对应的物理实现级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专用集成电路。EDA与计算机仿真技术已成为重要的应用和研究方向,可以说EDA与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当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学科中的热点和发展前景甚为广阔的学科领域。
2. 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运用现代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现代物理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信息的提取、转换和处理,特别是采用微处理器技术(MCU/DSP)对信号(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和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中各种信息的处理;智能系统软硬件设计和算法的优化处理;各种电子电路系统设计中的优化理论和智能控制技术。
3. 语音图象信息处理技术
语音和图像是与听觉和视觉相关的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最基本、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几乎96%的信息交流是靠语音和图像。如何高效地实现语音的传输、存储或通过语音实现人机交互,是语音处理中的重要课题;图像的获取和存储,图像的高效传输,图像增强、变换、分割、恢复和重建、目标的表达和描述等是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技术是用计算机对数字语音和数字图像进行的处理,他可以代替或部分地代替人工的处理,在学科上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在应用上具有广泛性;对特种人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4. 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
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涉及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知识工程、信息检索及高性能计算等方向,是目前非常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数据挖掘技术与特定商业决策知识问题、数据挖掘技术与特定数据存储类型的适应问题、数据挖掘系统的构架与交互式挖掘技术、数据挖掘语言与系统的可视化问题、数据挖掘理论与算法研究及数据挖掘技术与生物序列分析问题。
5. 无线网络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信息社会从个人计算机时代步入到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所需信息的普适计算时代,大量的移动设备通过WLAN、无线Ad Hoc、无线Mesh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各种无线网络接入到因特网,无线网络正以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物联网和普适网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无线网络的协议架构模型、各层网络协议设计、优化与性能分析、网络安全与可信保障机制、物联网技术、高效节能的绿色网络、无线网络管理等。
6.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身份识别、复杂图像中特定目标的识别等。
7. 藏文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藏文智能信息处理新的、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大规模藏语语料库的构建及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藏文Web挖掘、基于格语法的知识表示与知识发现、藏文智能检索技术、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等。
8. 藏语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任务是对字、词、句、篇章的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进行输入、输出、统计、检索、识别、分析、理解和生成,涉及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其应用目标是使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建立各种处理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包括自然语言理解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自动校对系统、文字自动识别系统、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文献自动分类系统、自动文摘系统、信息提取、网上智能搜索引擎。
9.藏语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藏文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以语言分析技术和语言生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重心,紧密结合自动分析技术、语料库建设、机器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前沿,形成了在国际上处于先进地位的研究成果。本方向主要研究汉藏(藏汉)机器翻译、藏语计算语言学、藏语语料库语言学以及藏文语料库建设等。
10. 图像处理与可视化
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前沿交叉学科,是应用导向的综合性研究方向。其目标是处理海量和复杂的图像信息,研究新的、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予以实现。本研究方向是以智能信息处理基础理论和以图像处理为主要背景,以特定领域的智能信息处理应用为主要目标,融合数学、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统计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各种信息的智能处理。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宽广,学分分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提倡具备条件(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或基本具备条件的学科专业按一级学科设置全部学位课程或部分学位课程,至少应按二级学科(本学科、专业)设置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应相对稳定,课程内容既要注意基础性,科学性,又要有先进性、前沿性和特色;知识的覆盖面要宽,要符合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一)学位课程包括三部分
1.公共课,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00001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学时,第一学期。
0000100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
00001003,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类各专业),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00001006,英语(上),2学分,108学时,第一学期。
00001007,英语(下),2学分,108学时,第二学期。
各专业的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部分专业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藏族古代文献方向)入学考试外语语种为非英语的,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学习第二外国语。
研究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外语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2.专业基础课3-5门,12学分
专业基础课应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按一级学科开设课程,部分学科可按二级学科开设课程,提倡按学科群开设课程。(课程编号、名称,学分,课时,开课学期)
(1)00602001,高级程序设计,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
(2)00602002,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
(3)00602003,研究生数学,3学分,72课时,第一学期。
(4)00602004,计算机原理与系统结构,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
(5)00602005,数据库原理及应用,3学分,72课时,第二学期。
(6)00602006,算法设计与分析,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3.研究方向课(各方向选2-4门,6-9学分)
(1)00603201,信息安全数学基础,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
(2)00603202,藏文信息处理技术,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
(3)00603203,藏语语法导论,3学分,108课时,第一、二学期。
(4)00603204,基础藏文, 3学分,
54课时,第一学期。
(5)00603205,大型数据库系统,4学分,72课时,第一学期。
(6)00603206,数据挖掘,4学分,72课时,第一学期。
(7)00603207,TCP/IP协议集,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
(8)00603001,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72课时,第一学期。
(9)00603208,高等网络,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10)00603209,信息安全,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11)00603210,高级软件工程,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12)00603211,机器学习,4学分,72课时,第二学期。
(13)00603212,语音处理,3学分,72课时,第二学期。
(14)00603213,数字图像处理,3学分,72课时,第二学期。
(15)00603214,电子仿真技术,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16)00603215,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 3学分, 54课时,第二学期。
(17)00603216,藏语计算语言学,2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18)00603217,机器翻译,2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19)00603218,藏语自然语言处理,2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20)00603005,嵌入式处理器技术,3学分,72课时,第二学期。
(21)00603006, EDA技术,3学分,72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2)00603007,计算机网络原理,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
(23)00603008,Linux操作系统,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
(24)00603219,生物信息学,3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25)00603009, DSP原理与开发应用,3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26)00603010,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3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二)非学位课程包括下列二部分:
1.选修课:一般要求选修6-8门,12-16学分
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开设一批使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的课程,供研究生选修。提倡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选修跨系、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1)00604001,专业外语,各专业根据实际自主设置,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2)00604002,科技论文写作,理工类指定选修课,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3)00604003,专题选讲,2学分,36课时,第四学期。
(4)00604004,文献选读,2学分,36课时,第五学期。
(5)00604201,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
(6)00604005, MATLAB,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
(7)00604202,网络仿真,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
(8)00604203,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及上机实验,5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
(9)00604204,藏语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设计及上机实验,5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
(10)00604205,语音识别, 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
(11)00604007,Protel,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12)00604008,虚拟仪器技术,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13)00604009,现代信号检测与处理,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14)00604013,JAVA程序设计,3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15)00604206,系统建模与仿真,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16)00604207,统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2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17)00604208,语言分析技术,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18)00604209,藏语语料库构建技术,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19)00604210,藏语统计信息处理技术,2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20)00604211,藏语语音技术研究,2学分,36课时 第三学期。
(21)00604212,藏族文化概论, 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22)00604213,生物信息程序设计,3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23)00604214,SHELL编程,3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24)00604215,语音编码,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25)00604216,模式识别,2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26)00604217,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3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
(27)00604218,语料库语言学,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
(28)00604017,Oracle数据库,3学分,54课时,第四学期。
(29)00604219,藏语的形式模型,2学分,36课时 第四学期。
(30)00604220,藏语的统计模型,2学分,36课时,第四学期。
(31)00604221,文字识别, 2学分,54课时, 第四学期。
(32)00604222,藏语语法问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第四学期。
(33)00604223,藏文句法理论,2学分,36课时,第四学期。
2.必修环节
(1)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学生参与院系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2)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36课时,其中授课课时保证不少于8课时。教学实践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1学分。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各专业应在第4学期结束或第5学期,安排研究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4)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5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经导师考评同意,可获得1学分。
3.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1)00605001,离散数学,2学分,36课时。
(2)00605002,数据结构,2学分,54课时。
(3)00605003,C语言,2学分,36课时。
(4)00605004,操作系统,2学分,36课时。
(5)00605005,电子技术基础,2学分,36课时。
(6)00605006,藏语的统计模型,2学分,36课时。
(7)00605007,藏语的形式模型,2学分,36课时。
(五)课程学习和考核
1.学分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按本专业课程设置应修满40总学分,总学时限定在1000学时以内,1学分≥18课时。均应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2.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要有闭卷内容,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教学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3.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核,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核时,必须按程序办理缓考手续。擅自不参加考核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学习系统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硕士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任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每位学生所修的学位课程由导师指定。每位学生所修的选修课程由学生本人与导师协商确定,在导师指导下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
1.本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
2.所在一级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3.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4.其他学校开设的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导师可根据培养需要安排研究生到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选修高水平的课程。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对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跨学科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是否补修某些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按需设定,不计学分。
(七)中期考核和科研成果要求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1——4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研究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系领导、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研究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研究生取得的学术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1.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正刊)上发表1篇论文;
2.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内外正规学术团体举办的专业学术会议上收录1篇论文;
3.有1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本人排名前3)。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学术刊物由学校认定。
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更高的科研训练和成果要求。
(八)开题报告
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1——4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十)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青海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